南京市第一医院两项临床研究成果
登上《柳叶刀》杂志
近日,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陈绍良教授团队开展的IVUS-ACS 和ULTIMATE-DAPT 两项改变临床实践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正式被《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收录。这是心血管领域由中国学者主导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首次2篇同期问鼎《柳叶刀》主刊。《柳叶刀》是国际顶尖期刊,影响因子高达168.9分。这两项来自中国的临床实践,为世界冠心病介入治疗提供了中国方案,扩大了我国冠心病临床研究的国际影响力,有可能改变国内外现有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指南。
同时,陈绍良教授团队受邀参加4月6日至9日美国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并在“最新临床试验(Late-Breaking Clinical Trials,LBCTs)专场”和“特色临床研究(Featured Clinical Research,FCR)专场”分别公布这两项研究成果。
陈绍良教授团队受邀参加美国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
IVUS-ACS研究
将给冠心病患者带来精准治疗
IVUS-ACS是目前为止入选样本量最大的、比较血管内超声(IVUS)和造影引导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陈绍良介绍,入选中心包括亚洲和欧洲在内的4个国家58个中心,研究入选从2019年8月20日持续至2022年10月27日,历时3年2个月,共计入选3505例患者,有3504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率高达99.97%,仅有1个患者失访,这么高的随访率在其他研究中非常少见。
IVUS-ACS是比较血管内超声和造影引导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对照研究。研究证明,通过血管内超声这一腔内影像技术,可以清晰观察冠状动脉,从而精准选择支架的大小、长度及落脚点,做到精准治疗。
与造影指导相比,血管内超声指导药物支架植入可大大改善临床预后,显著降低1年随访患者由心源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和血运重建组成的靶血管失败复合终点事件。
ULTIMATE-DAPT研究
使得冠心病患者服药更安全更有效
ULTIMATE-DAPT研究则主要聚集急性冠脉综合征术后的用药问题。此前,患者接受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手术后,国际指南推荐使用双联抗血小板至少12个月。
此次ULTIMATE-DAPT研究证实,术后使用双联抗血小板1个月后,使用替格瑞洛单药抗血小板治疗,能够显著降低临床相关大出血事件,并避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对于患者来说,IVUS-ACS研究减少了术后重新做心脏支架的风险,国家正对血管内超声设备进行集采,价格会在今年下降50%以上;ULTIMATE-DAPT研究能让患者少吃11个月阿司匹林,同时减少了消化道出血和再住院的风险。”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表示,两项研究成果能很大程度减少治疗风险,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大陆地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总病例数163万人,IVUS-ACS & ULTIMATE-DAPT研究成果的发布,将有可能会改写现有国际指南,优化介入手术操作和术后服药方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降低医保费用支出,减轻患者家庭负担。
长期以来,无论是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新概念、新药物还是新器械均来自于主要发达国家,我国心血管界主要是亦步亦趋地处于跟随状态。现在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上,该研究成果在美国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ACC)会议公布,同时问鼎《柳叶刀》杂志,在这个“点”上取得突破,让欧美的医生按照中国的方案进行临床实践,提高中国心血管界的地位,从而推动学科发展。
来源:南京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