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轴绫本 纵202.2厘米 横44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明末清初由于时局的剧烈变化,对于书法的影响非常剧烈,强调书法家个性和气势的作品一再出现,从中反映出书法家内心的强烈变化。尤其行草书、草书、狂草书,在这一时期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都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杰出书法家。这一时期也是书法思想观念、书法审美意识获得突破和具有创造力的时代,傅山“四宁、四毋”观点的提出,不啻为这一时期书法追求个性解放和表现的总纲领,引领了行草书、草书艺术的纵深发展,一直到现在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南京博物院藏《草书右军大醉诗》是傅山晚年最具有代表性的大草作品,从中可感受到傅山书学思想和审美观念的一些特点,对于明末清初书法思潮的剧烈变化和取得的艺术成就,于兹亦可见一斑。
傅山(1606——1684)初名鼎臣,初字青竹,后改名山,字青主,又字仁仲,号啬庐、朱衣道人、侨黄老人、浊翁、浊堂老人、石头、石老人、石道人、真山、侨山、松桥、酒道人、青羊庵主、丹崖翁、公他、公之它、大笑下士、观化翁、老孽禅等等七十多种名号,山西阳曲(一作太原)人,我国明末清初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医学家、文学家、书画艺术家。傅山一生撰有相当多的学术著作,探讨的领域极为深广,曾经著有《十三经字区》《荀子评注》《性史》《易解》《两汉书人名韵地名韵》《霜红龛集》《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洞天奥旨》《奇书》《左锦》《乡国闻见录》《明纪编年》、传奇《红罗梦》等书,可惜绝大部分专著没有流传下来,这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傅山的书法艺术,具有浓郁的野逸气息、山林气象,其放纵遒逸的用笔、跌宕浑脱的结体,大起大合的章法布局,狂逸率真的真实情感的流露,都将傅山的书法推进到博大雄畅、秀逸清劲的审美境界中来,成为此一时期行草书艺术具有新风貌和变革出新的鼎力之作,使整个书坛熠熠生辉。此件《草书右军大醉诗》为傅山晚年创立出来的书法经典之作,反映出傅山厚重、正大而豁达的性格特点,傅山的书法师承、对社会剧烈变迁的焦灼、压抑、不安和沉郁的心境,也都在此件《草书右军大醉诗》如许痛快淋漓、奔腾不羁的线条和结体中获得了释放。
《草书右军大醉诗》释文如下:
右军大醉舞蒸豪,颠倒青篱白锦袍。
满眼师宜欺老辈,遥遥何处落鸿毛。
山。
傅山的书法风格特色的形成,来自于于多方面书法取法、不断融汇的结果,尤其在王羲之、颜真卿为主的主流书风下,不断拓展取法方向,对先秦金文、汉魏碑版的研习,使他的书法取得了进一步的突破,与多年潜心的王羲之草书相融汇,形成了独特的大草、狂草书风,行笔爽利自然,在极为清劲的笔力中,将草书艺术进一步向前推动,充分发泄出愤懑、刚烈、沉郁的自我心境。《草书右军大醉诗》描绘右军大醉后挥笔书写的情态,通过快速的行笔、丰富多变的结体,营造出奇崛雄深、清劲爽利书法审美意象,终于成就了如此激荡心灵、气势开张的书法经典之作。
魏晋以来,我国行草书主要有尺牍、手卷形式,大轴、巨轴的草书作品比较少见。明代中晚期则较为集中地出现了巨轴、大轴草书作品,表达出极富激情和个性特色的自我情感世界,书法创作的情感、内容、心态、观念、手法、风格等都出现新的变化,也进一步导致了创作情境及章法构成的巨大变化,促进了草书艺术出现新的变革。《草书右军大醉诗》则是在这一历史情境下所出现的经典性草书书法作品,反应了大草书法艺术的新特征、新特点,行草书外拓体势开张奔放的特点获得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成为此幅大草书法章法布局最为重要、鲜明的艺术特征。在章法安排中,傅山非常注意行笔的气势贯通,下笔沉着痛快,笔势奔涌,表现出极为强烈的驾驭大空间分割、整合的能力。他并不过于注重草法的纯粹,而是有意无意间夹杂行书的笔法、造型和结体,调整书写的节奏,增强动静的对比,使全幅在淋漓尽致的倾泻性书写中能留得住,经受住理性的束羁。草书章法丰富的变化,在《草书右军大醉诗》非常自如地表现出来,阴阳、虚实、动静、蓄停、松紧、穿插、参差、避让、呼应、展促、断连、纵敛、缓急等,都能从其章法布局中呈现出来,充分发挥出章法布局在草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和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
《草书右军大醉诗》的间架结构、结体、造型也有着自己非常丰富的个性特色特点,将其狂逸纵横、雄伟豪纵的精神气息在结体、造型中充分表现出来。傅山作书非常有胆气,狂逸,造型、结体奇险无比,空间布局或取纵势,或取横势,或上松下紧,呈倒三角形,或极力右斜,或上下部分左右错开,结体、造型往往出人意料,整乱之际,将欹斜、长短、正奇、宽窄、疏密、大小、方圆的形态和字形充分展现出来,发挥出草书卓越的表现能力,也把傅山一流的艺术才情、造型能力、抽象表现能力和想象力综合性地呈现出来,确实令人叹为观止,为其如此的空间造型能力而感慨。艺术功力、创作激情、创作灵感。
《草书右军大醉诗》的用笔、用墨亦颇富特色。他的用笔,将篆书注重中锋、圆劲的笔法融化进来,同时也将隶书、草书注重方笔、侧锋的笔法加以合理地发挥,因而使得其用笔变化极为丰富,在跳掷飞动的纵笔挥洒中,既有熟练、精湛笔法的运用,同时也带有比较生拙、野逸的趣味出现,奇趣横生,深得草书笔法的精髓。傅山在《草书右军大醉诗》中,使转、提按、顿挫非常到位,点画往往一气呵成,线条相互缠绕,忽虚忽实、忽转忽折、忽粗忽细、忽紧忽松,将线条的造型能力和独立的审美能力发挥的淋漓尽致。《草书右军大醉诗》的用墨,非常注重水墨在绢本上的渗化效果,无论干湿、浓枯、虚实、缓急、轻重的处理上,都能控制好墨色、水分的变化,墨色淋漓而又含蓄隽永,虚实分明,在书写材质与笔墨、思想情感的表达上,把握的非常到位。《右军大醉诗》呈现出奇崛雄深、清劲爽利的书法风格特色的形成,这一书法风格特色的形成显然是傅山审美思想观念与时代剧烈变化的环境环境因素共同制约的结果,社会的动荡,国家覆亡的痛苦,自我难以排遣的沉郁心境与精湛的笔墨技法相融汇,也才有如此笔法、如此激荡心灵的草书风格特色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