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早报网讯 6月7日,2024 年度镇江市“1+1+N”新型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水产生态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创新示范与推广”启动暨中期交流会,在项目承担单位镇江牧苑动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江苏农博园举行。句容市农业农村局科教与农产品质量监管科科长刘超、水产技术指导站站长张世奇、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开发处处长陈军、项目首席专家王煜恒及4家示范基地负责人出席会议。
活动伊始,与会人员前往核心推广基地——江苏农博园现代渔业科技创新中心进行实地参观指导,深入了解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应用成果。随后,项目启动暨中期交流会正式召开。会上,陈军处长首先介绍了“1+1+N”项目实施的意义并提出相关要求。他表示,“1+1+N”的新型农技推广模式就是“1个首席专家(团队)+1个本地农技推广服务小组+若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目的是通过高等科研院所专家团队负责技术研发与熟化,对本地农技推广团队进行“一对一”的专业指导,打通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进入农户手中的“最后一公里”。
项目首席专家、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学院副院长王煜恒详细介绍项目实施方案,该项目围绕镇江地区水产生态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展开,聚焦传统养殖中水质易恶化、病害频发、尾水排放不达标等问题。主要推广三大创新模式: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模式、鱼菜共生及多营养层级生态混养模式、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模式,每个模式又集成多项创新技术。随后详细介绍项目实施内容、各基地示范实施内容、预期成效和实施进度等。
四家示范基地负责人分别介绍各自基地运营现状及已开展的项目实施内容,表示积极配合项目落地,共同探索高效环保养殖新模式。张世奇对项目高度评价,结合行业前景提出建议,希望该项目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养殖经验,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会议尾声,刘超高度肯定项目实施重要意义。他指出,健康优质水产品的生产离不开绿色生态养殖模式,项目推进将直接助力本市水产品质量跃升。从产业发展维度看,项目重点推广的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池塘圈养桶养殖等设施化养殖模式,通过示范应用将有效推动我市渔业设施化水平迈上新台阶。针对会议实际成效,刘超强调,启动暨中期交流活动兼具总结与规划双重价值:既让各示范基地进一步明晰建设任务清单,又通过系统性梳理前期实施内容,为后续项目推进精准锚定攻坚方向。这种“回头看+向前看”的双轮驱动模式,将为项目高质量落地提供坚实实践指引。
下一步,公司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以生态健康养殖为主线,针对当前水产养殖中存在突出问题,充分发挥“1+1+N”新型农技推广模式优势,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示范观摩等多种形式,引导和帮助镇江地区水产养殖户突破技术瓶颈、降低养殖风险,逐步实现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图文/马思思、王煜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