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发力锻造“创新战队”
发布时间:2024-12-09 发布人: 来源: 浏览:53
分享到:
长三角一体化发力锻造“创新战队” 微信扫一扫

 去年11月30日,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在上海召开。一年后,12月4日,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在上海市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一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最新“成绩单”。

  这份“成绩单”中,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成果尤为亮眼。在发布会提问环节,这一主题也多次被问及。

  为什么长三角的创新进展如此受关注?因为这既是长三角的优势,也是其承担的一大使命。

  当下,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的紧迫性必要性有增无减。长三角地区有张江、合肥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拥有21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0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50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分别占全国的1/3、1/5、1/6、1/7。这样一个创新基础优良、产业优势突出的区域,理当在“科学技术打头阵”上走在前。

  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各自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都有“过人之处”,强强联合打造联合“创新战队”,符合科技创新规律,也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要。

  “高分科目”

  翻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绩单”,创新这一科目无疑能获“高分”。

  先看这组数据:长三角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018年的2.81%上升到2023年的3.34%;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GII)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排名中,上海-苏州集群位列第五,南京集群排第九,首次跻身前十。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是一项重要的创新指标,反映了区域对科技创新真金白银的投入。这一数据往往和当地的创新活跃度成正比。

  “这些成效体现了长三角区域经济的韧性活力和‘增长极、动力源、试验田’的责任担当。”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主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顾军解读说。

  从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来看,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加快推进,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计划中,第三批41项需求任务清单已对外发布,组建了首批12家长三角创新联合体。

  协同创新,带来的是更多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截至目前,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已集聚大型科学仪器46441台(套),长三角科技创新券已支持企业购买创新服务超7000次,支持金额超1.7亿元。

  产业创新更是如火如荼。2021年5月,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联盟成立,沪苏浙皖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共同响应,通过产业链联盟的方式优势互补。随后,长三角三省一市达成包括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一张网等新的合作事项。

  一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以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形成了体现现代化产业体系特征的“4小时产业圈”。目前,在长三角布局整车生产工厂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超过10个。

  谈及长三角的汽车产业优势,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曾说过,这里既有完整产业链,又有巨大市场需求,还有出口便利性,这是长三角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优势所在。

  “同题共答”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已然成为三省一市开展协同创新和技术合作的“创新大联盟”。

  这个“大联盟”建设得怎么样?

  “目前,已建立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以跨区域‘揭榜挂帅’等项目布局和组织方式,推动面向产业创新的科研任务、资金、管理跨区域联合、联通和联动,探索攻关实施路径。”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屈炜表示。

  据介绍,2022年以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共组织实施项目43项,三省一市财政投入1.8亿元,联动社会投入共计11.5亿元。2024年,联合攻关共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34项,发布重点揭榜任务41项,并首次将未来产业纳入支持领域。今年6月,以联合攻关项目为牵引,启动首批12家长三角创新联合体建设。

  同时,三省一市科技部门签署《关于加强基础研究合作的框架协议》,启动建立长三角基础研究联合基金,长三角联合攻关基础研究申报指南已正式发布,推动开展面向产业创新重要科学问题的长三角“同题共答”。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跨区域协同,也成为合作的亮点。上海张江、安徽合肥“两心同创”加速推进,量子计算机与超级计算机的“量超融合”实现突破。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承担合肥先进光源关键设备研制任务,加快推进形成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区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网络。

  “上进生”的进击

  据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钟岚介绍,安徽正在高水平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形成“运行、在建、拟建、谋划”13个大科学装置的梯次发展格局,聚力建设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创建全国首个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试验星首次实现月球轨道双星编队飞行,稳态强磁场刷新水冷磁体世界纪录,22项“三首”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围绕科技创新跨区域协同,中国科大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携手构建“九章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再度刷新光量子信息技术世界纪录,凸显出长三角“创新战队”的领先战力。

  在安徽,创新的生态持续优化。安徽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2024年科技攻坚计划项目中由企业牵头承担的项目数和支持资金分别占总数的80.4%、87.5%。

  安徽正在积极打造科技与产业对接服务“大枢纽”。今年以来,安徽科技大市场举办科技成果转化活动162次,涵盖三省一市近2000个研发成果从实验室走向车间、走向市场。还成立全国首个城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发布合肥骆岗中央公园、智能机器人等4个超级场景,场景创新生态加快构建。

  安徽携手沪苏浙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突破40家,新型显示面板产能全国第二,人工智能产业链综合评价全国第五。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上进生”,安徽在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上持续发力,以勇担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职责和使命的务实作为,成为长三角这支“创新战队”中日益活跃、具有爆发力的一大“战力”源泉。(记者 王弘毅)